【综合】
■ 李群调研山东文物工作
■ 文物行业2个集体、5名技能型人才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全国工人先锋号
■ 河南省领导调研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河南省试点工作
■ 太原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会议召开
■ 山西太原市部署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博物馆】
■ 中国湿地博物馆焕新归来
■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放后的首个特展开幕
■ 来德博物馆在四川遂宁开馆
■ 深圳地铁要建地铁博物馆?官方回应
【考古】
■ 南京栖霞区发现约2万块明城砖
■ 苏州发现一处隋唐时期建筑基址
李群调研山东文物工作
4月25日至26日,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山东调研文物工作并出席2024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培育打造曲阜三孔、稷下学宫、红色沂蒙等具有鲜明特色和深刻内涵的文化品牌,不断推动山东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山东省委书记林武、省长周乃翔会见李群,山东省委常委、秘书长范波参加会见,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副省长邓云锋先后陪同调研。
李群先后赴枣庄市、临沂市考察滕州市博物馆、薛国故城、临沂大学、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临沂市博物馆、临沂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等,深入了解博物馆改革发展、文物保护利用、革命文物保护管理、文物机构队伍建设等情况,看望慰问一线文物工作者。
李群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要深化博物馆改革发展,提升文物展览展示水平,让文物活起来;要组织高水平专业机构科学编制薛国故城保护规划,加强田野考古工作,做好遗址价值挖掘和内涵阐释,促进文物保护成果普及转化、惠及民众;要持续加强文博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文物事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与动力;要充分发挥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作用,积极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深入开展革命文物系统研究、科学保护、价值挖掘、展示传播等。
国家文物局有关司室,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物局),以及有关地市党委和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参加调研。(国家文物局)
文物行业2个集体、5名技能型人才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全国工人先锋号
4月2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决定,255个集体和1088名个人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1034个集体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其中,哈尔滨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5名文物行业技能型人才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宣传教育部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
5名技能型人才均为“2022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分别为山西省古建筑集团工程有限公司泥瓦作技术工、修复技师杨永胜,山西博物院文博助理馆员续凯,山西博物院文博助理馆员张政敏,曲阜市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木作文物修复师、文博馆员、高级技师孔令伟,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职工、副研究馆员、高级工李波。(国家文物局)
河南省领导调研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河南省试点工作
4月27日,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战营到周口市淮阳区调研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河南省试点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推动河南省文物普查扎实开展。
王战营先后来到淮阳区蒋台遗址、平粮台遗址和弦歌台,查看文物保护现状,与普查队员深入交流,详细了解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并听取意见建议。他指出,要深刻认识文化资源优势也是文化保护传承责任,认真总结试点经验,落细落实普查举措,实事求是、扎实深入做好河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他强调,要践行应保尽保理念,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完善保护管理措施,保留文物历史原貌,把老祖宗留下的珍贵遗产弄清楚、保护好、传承好。要准确把握普查范围和内容,细致开展文物空间位置、保护级别、年代权属、保存状况等调查,全覆盖做好不可移动文物认定、登记和公布。要借助科技手段,建好用好河南省文物普查综合管理系统,加强普查设备保障和普查队伍培训,真实准确记录文物数据。要加强文物展示利用,深化文物价值研究阐释,着力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要持续营造浓厚氛围,动员群众参与,广泛收集线索,凝聚落实合力,推动河南省文物普查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河南日报》2024年4月29日第2版)
太原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会议召开
4月28日,太原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会议召开。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传达学习党中央及全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精神,对全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程永平出席并讲话,副市长李永强主持。
会议指出,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物和文化遗产,让中华文脉绵延赓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等重大问题,为做好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会议强调,要扎实做好我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增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掌握文物资源总体状况,筑牢文物安全防线,更好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提供坚实支撑,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太原篇章提供丰沛养分。(太原日报)
山西太原市部署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4月28日,太原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专班第一次会议暨动员部署会召开。各县(市、区)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收听收看。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工作专班组长程永平出席并讲话,副市长、工作专班组长李永强主持。
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市委部署要求,通报我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审议通过《太原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方案》《太原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方案》,对全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再动员、再部署。
会议强调,要深刻领会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大意义,确保我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高质高效、落地见效。会议要求,要落实落细各项工作任务,总结升华历次文物普查宝贵经验,坚持应保尽保、系统保护、丰富内涵,积极推进市级试点工作,务实开展市级普查培训,切实做好经费保障,加强质量过程管控,周密组织实施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各项工作。(太原日报)
中国湿地博物馆焕新归来
经过半年闭馆提升改造后,位于杭州西溪湿地的中国湿地博物馆重新对公众开放。改造后的博物馆展厅,面积由原来的7800平方米扩展至8500平方米,并增加了许多休憩空间和科普互动区域。(潮新闻客户端)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放后的首个特展开幕
2024年4月28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三星堆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吉金铸史:青铜器里的古代中国”展览在三星堆博物馆开幕。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的160余件青铜文物在此亮相,其中包括31件一级文物,展现青铜器造型、装饰之美的同时,系统全面地展示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发展历程。这是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放后的首个特展。(中国日报网)
来德博物馆在四川遂宁开馆
近日,诗画遂州·2024遂宁文化艺术活动暨来德博物馆在四川遂宁开馆。据了解,来德博物馆内设有展厅、库房、研学教室、曾来德工作室、文创展示区等,其中展厅六个,展出了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书记曾来德捐赠的彩陶、石刻、匾额、近现代书画及其本人作品400余件。此外,开馆仪式上,曾来德还向博物馆捐赠482件珍贵藏品,至今已累计无偿捐赠902件藏品。(封面新闻)
深圳地铁要建地铁博物馆?官方回应
近日,有网友提出建议,认为深圳应建设地铁博物馆。对此,深圳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回应称,深圳地铁集团已在既有空间内启动深圳地铁博物馆规划相关工作。(深圳新闻网)
南京栖霞区发现约2万块明城砖
南京在栖霞区发现约2万块明城墙砖!日前,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和南京城墙保护基金会共同发布此消息,这也是南京市“颗粒归仓 守护城墙”公益项目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目前,在多方的配合协调下,这些城砖正在被运入南京城墙散落城砖库房回收保护。(山西文物局官网)
苏州发现一处隋唐时期建筑基址
2024年1月开始,苏州市考古研究所配合苏州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一地块开展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发现一组隋唐房址及房址相关遗存。这组建筑虽破坏严重,但残存部分建造规整,规模较大,且在基槽内出土一批隋代、初唐的器物,结合该地块地理位置,这一发现对研究苏州隋代历史有重要价值。
隋唐建筑基址航拍平面照及示意图
目前对F1西部的南北向基槽进行了解剖,在10米长的范围内出土了约40件器物。器形为碗、高足盘、盆等日用生活器皿,青瓷碗占比最大。出土器物多为素面,仅一件残片上有简单纹饰,釉面保存状况不好,脱釉严重。根据器物形制及施釉方式判断,这些器物年代较集中为隋代、初唐时期。
基槽内出土青瓷碗
基槽内出土青瓷盏
基槽内出土高足盘
本次发掘在房址基槽内出土的器物年代集中在隋代、初唐,这也暗合了隋的国祚之短,新郭之兴废。隋从灭陈而统一天下,其时只有29年,从隋文帝杨坚代周创隋至隋亡,不过37年。这组建筑建造规整,使用时间与隋代新郭兴废相吻合,初步推定其性质是当时的官方建筑,但具体用途仍不甚清楚。
隋平陈之后,江南盗贼滋生。杨素率军平定叛乱后,认为苏州旧城无险可守,因此依横山山势修筑了苏州新城。杨素在平叛的战争中除苏州新郭城外还在江南修筑了不少城池,如杭州州城和会稽罗城等,这些城池依山傍水,有很强的军事防御性质。苏州新郭城修筑快,用料并非上乘,城池使用不久就在唐初废弃。新郭中心位置当在此发掘区之西、之北。此次发现的房址可能属于新郭非核心范围,但也为苏州城市考古增加了新的资料。
文章转载自:文博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