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推介100项展览名单公布
■ 文化和旅游部:多措支持新疆文旅发展
■ 广东实施线性红色革命遗址群保护利用专项规划
■ 福建召开全省市级文保单位名录整理工作交办会
■ 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青海工作站揭牌成立
【博物馆】
■ 夏县西阴考古博物馆开工建设
■ 铁道兵博物馆全面开馆
■ 巴西总统首席特别顾问阿莫林参访秦陵博物院
■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将打造机场博物馆
■ 无锡慈善博物馆落成开馆
■ 墨西哥一博物馆所藏19世纪木乃伊手臂脱落
【考古】
■ 上山文化遗址发布最新成果
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推介100项展览名单公布
由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确定对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项目予以集中推介,共计100个,其中对前20位予以重点推介。(国家文物局)
刚刚发布!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推介100个展览
文化和旅游部:多措支持新疆文旅发展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27日举行的2024年新疆旅游发展大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促进新疆旅游消费专项行动计划工作方案》,计划从2024年到2026年,围绕客源地、目的地、产品供给、交通服务、宣传推广等五个方面,出台30项举措支持新疆文旅产业发展。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将依托“百城百区”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会同国内多家银行、企业制定实施“新疆是个好地方”新疆旅游消费专项行动计划,内容涵盖金融服务、平台服务、航空服务等方面的涉旅政策支持,重点从整合文旅资源、打造新疆文旅IP,提供涉旅金融服务、推动旅游消费,搭建电商平台、提供快速便捷服务,开展惠民活动、吸引国际游客入疆,优化旅游航线、提升交通服务,以及平抑市场价格、打造优质旅游环境等方面着力,推动新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光明网)
广东实施线性红色革命遗址群保护利用专项规划
近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联合印发实施《“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中央红色交通线”“东纵抗战路”红色革命遗址群保护利用专项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推动主题相近的革命遗址群科学布局、连片保护、统筹展示、梯次利用。
《规划》提出,到2035年,三大红色革命遗址群形成常态化保护利用和区域协同合作机制,成为新时代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的典范和广东省弘扬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阵地。
《规划》充分考虑红色资源与其他人文资源、自然生态的协同保护和共享利用,针对广东三大革命历史事件分别构建“两线七区”“一路三段”“一廊三区”的空间格局,将相关革命遗址149处纳入规划范围,实施一批保护修缮和传承展示项目。
革命遗址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近年来,广东省坚持“统筹协调、分类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积极做好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推动出台《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印发《广东省革命遗址认定标准(暂行)》,夯实基础工作,实施重点项目,推出品牌活动,在全国打造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的广东样板。《规划》的印发实施,将系统推进跨地区同主题遗址群整体保护和有效利用工作,对用好红色资源,推动资源共享、区域联动、业态融合,助力三大革命历史事件沿线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召开全省市级文保单位名录整理工作交办会
近日,福建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福建省四普办”)主持召开全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整理工作交办会。福建省四普办负责同志,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第四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参加会议。
开展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整理工作是文物普查前置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对全面了解文物资源、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制定文物保护政策和规划、增强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会上,福建省四普办负责同志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整理工作的意义、总体工作步骤及要求进行了强调。福建省四普办业务组同志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整理工作具体实施步骤作了详细解答。
会议要求,一要明确专人负责。名录整理工作量大,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普查办要安排专人负责,组织开展市级文保单位信息补充完善、成果收集、审核等工作。二要突出质量导向。各地市普查办必须对辖区内市级文保单位名录信息进行严格审核、确认,确保信息准确无误。三要按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各地市要根据市级文保单位名录公布文件问题反馈清单及时补充完善公布文件,并于5月29日前完成。
据了解,此次全省市级文保单位名录整理工作实行片区负责,福建省四普办将安排技术数据组专家根据包片地市进行对接,实时跟踪工作进展,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指导和有力支持。(国家文物局)
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青海工作站揭牌成立
近日,“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青海工作站”揭牌仪式在青海省博物馆举行。
南京博物院作为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依托单位,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独具优势。为更好带动青海省纸质文物保护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经双方友好协商,南京博物院依托青海省博物馆建立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青海工作站。
南京博物院负责同志表示,在工作站的管理和运行中,科研基地将和青海省博物馆的同仁们携手并肩,针对青海省纸质文物的特点,以项目为导向,在纸质文物修复、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不断推动工作站建设,充分发挥工作站作用,为推动青海省纸质文物保护工作发展提升作出贡献。
青海省博物馆负责同志表示,青海工作站的成立,是落实前期苏青两地在东西部协作中推进文博领域深入融合与对接的积极举措,标志着南京博物院和青海省博物馆双方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交流合作的开始。双方还就青海工作站下一步工作规划、合作方式等进行座谈。两省文旅厅相关负责同志均对两馆历年的合作成果表示肯定,并提出建站后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拓展交流领域和加强科研能力的期许。
下一步,青海工作站将严格遵照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运行管理办法,统筹结合各方资源优势,全面推动青海省纸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力争将青海省博物馆打造成青海全省纸质文物保护和研究中心。青海省博物馆将以建站为契机,以青海工作站为平台,加强与南京博物院交流合作,充分整合、利用现有条件,共同探索纸质文物保护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升青海地区纸质文物保护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国家文物局)
夏县西阴考古博物馆开工建设
近日,西阴考古博物馆项目开工,该项目总投资约1.7亿元,占地62亩,总建筑面积达12300平方米。西阴考古博物馆将集考古发掘、科研、文物保护及研学教育于一体,重点展示西阴文化,并包含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教育、创新发展和文物利用等多方面内容。(山西文物)
铁道兵博物馆全面开馆
全国唯一一座以铁道兵为纪念主题的博物馆铁道兵博物馆历时近两年,以全新面貌与公众见面。据了解到,改陈布展后的铁道兵博物馆以铁道兵发展史为主线,分为陈列展和专题展两个部分。陈列展以时间为序,以铁道兵在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建设成就为主线,详细展示铁道兵建制35年的奋斗历程。专题展则重点还原铁道兵建设成昆铁路的历史影像。(新华社)
巴西总统首席特别顾问阿莫林参访秦陵博物院
据来自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消息,5月26日,巴西总统首席特别顾问塞尔索·阿莫林一行5人来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参访,外交部拉美司参赞王峰等领导、秦陵博物院院长助理陈志平一同参加。
本次参访是阿莫林第二次来到秦陵博物院,在一个多小时的参观过程中,82岁的阿莫林依然表现出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
当看到威武雄壮的兵马俑一号坑军阵时,阿莫林感到无比震撼,回忆起他在1986年第一次参观秦兵马俑时的情景。
在三号坑遗址展厅门前,阿莫林驻足端详以秦小篆题写的三号坑遗址标识,并感慨中国传统文化文字的魅力。
在二号坑参观时,阿莫林对骑兵鞍马俑颇有兴趣,提出“在那个时期其他力量对于骑兵的培养很普遍吗?”在了解到秦人的先祖因养马有功获周天子赏赐封地后,问道“秦国和秦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吗?有什么区别?”讲解员一一作答。
在参观结束后,阿莫林在留言簿上写道:“非常荣幸能够再次参观兵马俑,让我得以见证自秦朝以来中国文化的力量。”(华商网)
无锡慈善博物馆落成开馆
5月27日上午,无锡慈善博物馆落成开馆。无锡慈善文化悠久深厚,荡口古镇的华氏义庄早在明清时期就利用义田收入扶贫济困、兴办义学,被誉为“江南第一义庄”。无锡慈善博物馆一侧的果育鸿模小学旧址,曾是华氏族人华鸿模在华氏义庄“耕余书屋”的基础上捐资创办的荡口第一座新式学堂。
全新建成的无锡慈善博物馆建筑外形融入“上善若水,滴水之恩”的景观概念,布展内容体现善与诚的底色,小而美的呈现。馆内一层、二层为基本陈列展和专题展,基本陈列展以“永锡不匮——无锡慈善的传承与创新”为题,全方位展示无锡古代慈善历史文化和近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历程;专题展厅“文教春秋”和“薪火鸿模”聚焦教育与慈善的交融。地下一层临时展厅在开馆期间以“慈·善——从手到心的给予”为主题设展,来自国内多家知名博物馆的110件珍贵展品正式展出,其中包括36件一级文物、8件二级文物、24件三级文物。
值得一提的是,无锡慈善博物馆所举办的“大爱无疆——无锡慈善事业展”已获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无锡日报)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将打造机场博物馆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中的东航站楼将设立一个全新的机场博物馆,目前该项目正公开招标,建成后将成为西部地区首个航站楼内的机场博物馆。
西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已正式批准该项目的建设,并全额自筹了建设资金。机场博物馆总面积将达到约 6400㎡。其中,核心展览区被命名为 " 四方馆 ",占地 400㎡,而剩余的约 6000㎡则将被打造为文化遗产体验区,供游客深入了解和体验。四方馆是古代中国的官署名称,主要用于接待来自东西南北四方的少数民族和外国使臣。(西部网、华商)
墨西哥一博物馆所藏19世纪木乃伊手臂脱落
据美联社报道,墨西哥瓜纳华托州首府瓜纳华托市一家博物馆收藏的一具19世纪木乃伊,因工作人员处置不当受损。
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和历史研究所(INAH)称,该博物馆最近进行翻修期间,一具木乃伊的手臂脱落。该博物馆收藏了约100具19世纪的木乃伊,在玻璃柜中陈列展出。
INAH27日表示,木乃伊受损证明该博物馆转移藏品的方式不正确,而且没有采取适当的监督和保护措施;该博物馆对藏品保护、转移的正规程序不够了解,工作人员也缺乏相关培训。INAH将要求该博物馆对翻修的工程许可和施工程序进行说明。
INAH认为这些木乃伊是墨西哥的“国家遗产”,因此该机构对木乃伊拥有管辖权;而瓜纳华托州和瓜纳华托市则认为木乃伊是属于当地的一个“旅游资源”。
美联社说,INAH一直未能实现对这些木乃伊的直接管理。部分原因在于,该机构成立于1939年,而这些木乃伊大多在此之前就被发掘出来,因此一直由当地政府和机构管理。(北青网)
上山文化遗址发布最新成果
北京时间5月24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相关论文,发布上山文化遗址最新成果,揭示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10万年连续演化史。
水稻对于研究农业起源具有重要意义。一直以来,“水稻何时开始被人类采集利用”“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等问题长期受到学术界关注。
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吕厚远科研团队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沂大学、金华市上山文化遗址管理中心等全国13家单位的专家紧密合作,在上山文化的多个遗址联合开展水稻起源研究。近日,研究团队在对现代野生稻—驯化稻的植株、土壤中水稻植硅体的系统研究基础上,揭示了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10万年连续演化史,是世界上目前关于农作物从野生到驯化过程的最完整连续记录。
此次研究中,科研人员运用多学科攻关手段,结合田野考古,获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早在约10万年前,野生水稻就已在长江下游地区分布;约2.4万年前,人类开始采集并利用野生水稻;约1.3万年前,人类有意或无意地对野生水稻进行驯化前的栽培;约1.1万年前,东亚稻作农业起源。这项研究,不仅为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农业文明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证据,也进一步确认了我国是世界水稻的起源地,以及上山文化在世界农业起源中的重要地位。
上山遗址发现于2000年11月。上山文化于2006年11月命名。目前,已发现了24处上山文化遗址,均位于浙江省。它们组成了中国境内乃至东亚地区目前已知规模巨大、分布极为集中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群。(国家文物局)
文章转载自:文博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