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8日
【综合】
■ 皇岗海关查获一件船形铁制文物 属国家限制出境的一般文物
■ 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云南联合工作站在滇挂牌成立
【博物馆】
■ 近800件埃及文物抵达上海博物馆
■ 中国医学博物馆建设联盟正式成立
■ 四川甘孜文化展于杭州启幕
■ 湖南博物院收藏的曲裾式素纱单衣首次公开亮相
■ 中国会计史文博馆开馆
【考古】
■ 中乌联合考古揭开古丝绸之路千年遗存神秘面纱
皇岗海关查获一件船形铁制文物 属国家限制出境的一般文物
据海关总署办公厅官方微博消息,近日,经鉴定,皇岗海关在福田口岸旅检出境渠道查获一名旅客违规携带的1件文物,属于国家限制出境的一般文物。
皇岗海关关员在福田口岸对出境旅客及行李物品进行监管时,发现一名旅客随身携带的行李箱机检图像存在异常。海关关员开箱查验后,发现在无纺布袋内装有船形铁制品1件,初步判定为文物。后经专业机构鉴定,该物品为民国铁药船,属于国家限制出境的一般文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出境,应当经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指定的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审核。经审核允许出境的文物,由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发给文物出境许可证,从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指定的口岸出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运送、邮寄、携带文物出境,应当向海关申报,海关凭文物出境许可证放行。走私文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构成走私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海关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中新网)
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云南联合工作站在滇挂牌成立
6月14日,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云南联合工作站(以下简称“云南联合工作站”)在云南省博物馆举办成立大会,正式挂牌。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文物资源丰富,全省世界遗产达6项,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0项,各级各类机构收藏文物42万件(套)、78万单件。
此次成立的云南联合工作站是在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云南省文物局的共同指导下,以云南省博物馆、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依托,由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金属与矿冶文化遗产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北京科技大学)、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丝绸博物馆)、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南京博物院)、寒区旱区生物考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兰州大学、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在云南共同建立的文物科技创新平台。
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长罗静介绍,建设联合工作站在聚焦区域和行业重点需求、汇聚优质科技资源、促进成果转化应用、实现文物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应用水平的整体性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重点科研基地共同构成文物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罗静表示,文物资源丰富的云南在保护利用方面工作任务繁重,云南联合工作站建设应坚持需求导向,着力加强文物科技人才培养,加强开放合作。同时,还要发挥云南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扩大联合工作站的“朋友圈”,将其建设成为多元化、跨区域的文物科技创新合作平台。
据了解,云南联合工作站的建设将以联合开展相关科研项目为纽带,以人才培养为支撑,以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为导向,全面助力云南省文物科技研发、装备升级、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等,推动云南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央广网)
近800件埃及文物抵达上海博物馆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文物于6月16日凌晨包机抵达上海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文物于6月16日晚间抵达上海博物馆
6月16日,来自埃及的近800件文物搭乘包机抵达上海。它们是古埃及文物出境展“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的“主角”。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表示,接下来,上海博物馆将紧锣密鼓地布展。在长达13个月的展期中,这些从埃及远道而来的珍贵文物将带领参观者穿越时空,领略璀璨的古代文明。(澎湃新闻)
中国医学博物馆建设联盟正式成立
近日,“医路共创,博览未来——第二届北京大学医学博物馆论坛”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办。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主办,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医学部档案馆、海南心路医路医学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合承办,主题是“医学博物馆的内在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论坛期间,高富军先生捐赠北京大学医学博物馆建设签约仪式举行。此外,中国医学博物馆建设联盟正式成立。(科技日报)
四川甘孜文化展于杭州启幕
6月16日,“横断秘境·四川甘孜文化展”开幕式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举行,展览展出了近300件(套)来自甘孜州的展品,分为高原栖居、高原烟火、雪域匠心、守“艺”新生四个单元,通过大量的实物、图片、模型和复原场景,呈现地处横断山脉深邃折皱里的甘孜州独特风貌,揭开那里鲜为人知的地理特征、生存环境、民族风情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神秘面纱,让更多的观众能够领略到那片雪域高原的魅力。展览时间持续至9月1日。(中国新闻网)
湖南博物院收藏的曲裾式素纱单衣首次公开亮相
这是曲裾素纱单衣(真品)。湖南博物院供图
“彼美人兮——两汉罗马时期女性文物展”15日在湖南博物院开幕,国宝级文物曲裾素纱单衣真品等展品为首次展出。本次展览展品总计200余件/套,来自我国湖南博物院和意大利罗马的卡比托利欧博物馆等19家博物馆,涉及青铜器、陶器、金银器、玻璃器、玉器、雕塑等多种类别。其中,曲裾素纱单衣真品和辛追墓T形帛画真品作为中国的国宝级文物在这场展览上亮相。展览将于10月7日闭幕。(新华网)
中国会计史文博馆开馆
6月16日,中国会计史文博馆开馆仪式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该馆填补了我国会计史博物馆建设的空白。
该馆定位为会计史研究和文献信息整理收藏的专业博物馆和文献信息中心,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约1800平方米。馆内收藏有明清官厅会计史料文献、徽州经济文书、晋商会计文书、晚清民国时期传统中式复式簿记史料以及红色会计文献等具有典型意义的会计文物文献,是会计史料收藏场所,也是会计史学科研究标志性成果的展示平台。(中国青年报)
中乌联合考古揭开古丝绸之路千年遗存神秘面纱
经过两个多月的考古发掘工作,在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南部苏尔汉河州乌尊区契纳尔村,一处贵霜帝国时期的大型聚落遗址契纳尔特佩遗址真容初现,将填补该时期这一区域历史的空白。
新发现填补历史空白
契纳尔特佩遗址由中国-乌兹别克斯坦联合考古队于2019年发现。今年4月2日至6月8日,两国考古工作者对这里进行了首次联合考古发掘,确定该遗址分布在契纳尔村东侧台地的边缘地带,分布面积约2.5万平方米。
遗址中部的居址区由中心主城和郊区构成。居址区南北两侧的台地上分别有Ⅰ号、Ⅱ号墓地,目前已发掘25座墓葬。居址区的郊区地带目前已发掘200平方米,其中就有贵霜帝国时期修建的房基。“在挖掘墙基时,我们发现一个长方形灰坑,出土了大量的陶网坠,还有典型贵霜时期的陶器——双耳罐。”正在考古现场工作的中国西北大学考古技术员陈新儒告诉记者。
据介绍,目前发现的三座贵霜时期房屋中有明显的生活痕迹,还出土了纺织和捕鱼用具。考古人员据此认为,在贵霜时期苏尔汉河区域东侧存在连续的居住痕迹,是贵霜人分布的关键地带,这一发现填补了该时期这一区域历史的空白。
“今年的发掘成果揭示了贵霜居民农业与渔业并重的特色,这不同于月氏以牧业为主的生计方式。”参与考古工作的中国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讲师唐云鹏说,新发现的植物种子包括小麦、稻米、葡萄等,进一步证实贵霜经济侧重于农耕,并辅以渔业及园艺作物,这与当代中亚经济模式展现出惊人的相似性。
唐云鹏说,贵霜帝国时期对应中国的东汉时期,在中国甘肃省发现的若干简牍证明,贵霜方面曾派遣使节沿丝绸之路到达长安。
中乌同道友谊情深
多年来,中乌联合考古队已在乌境内联合发掘了撒马尔罕撒扎干遗址、拜松拉巴特遗址、乌尊谢尔哈拉卡特遗址和契纳尔特佩遗址等,长期共同野外工作和密切的学术交流让双方队员建立了深厚友谊。
“我们竭力为中方队员提供帮助。比如,中方人员不太适应乌兹别克斯坦当地饮食,我们就找到电饭煲等用具,蒸米饭,炒菜,让他们吃上家乡味道。”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阿尔济耶夫说。“在野外工作,衣服脏得快,我们就把家里的洗衣机借给大家使用。”
野外发掘工作较为单调,乌方队员为活跃工作氛围,时常组织足球赛。经过一次次的并肩作战,队员间的默契度不断磨合提升,双方的心也更近了。
通过长期密切合作,中乌双方正朝着研究目标不断前进。“联合考古让我们能更清楚地了解东西方文明如何交流,也能更好地恢复古丝绸之路的历史风貌。”唐云鹏说。(东南网)
文章转载自:文博圈